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,学生如何开展深度阅读,进而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?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推出的“潮邑书香行”阅读素养提升项目在全市6所学校试点开展一年多时间来,不少学生通过阅读扩展视野,提高思维品质,丰富精神生活。
据了解,“潮邑书香行”项目依托潮州悠久的历史文化,强调阅读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。传承潮州文化阅读传统,引导学生走进书本,走向生活,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。同时,通过系统化的阅读行动方案,打破碎片化的单校开展模式,促进全市“整本书阅读”教学的互通交流与资源共享,助力教育教学的“优质均衡发展”。

作为省“书香校园”,潮州市实验学校构建起“学校图书馆—班级图书角—家庭小书房”三级阅读环境,形成了全方位、立体化的阅读空间,让阅读触手可及。
在课程实施上,该校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功课表,实现“课外阅读”到“课程阅读”的转化,同时,邀请课题组专家团队提前筛选各年级书目,为老师荐书提供依据。此外,通过定期发布阅读任务和学习资源按计划稳步推进阅读活动,并利用配套的导读视频和导读单,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,掌握方法与策略,告别了以往浅尝辄止的阅读模式。学校还通过评选阅读之星、书香家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。

潮州市绵德小学依托“潮邑书香行”阅读素养提升项目的研究框架,让整本书阅读浸润潮州文化底色,打造“家校社三位一体”协同模式,实现多元育人。

教室悦读区、“跳蚤书市”、阅览课……走进绵德小学,可见充足的阅读空间和资源。学校还通过开展“经典阅读领航者”活动,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、再将掌握的科学阅读方法和策略传授给学生。此外,通过开展“亲子悦读好时光”“书香迎新春,悦读齐分享”“爸爸妈妈开讲啦”等活动,以家校共育提升家庭阅读氛围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校结合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编撰的《潮汕文化读本》,打造有特色的校本阅读内容,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,感受潮州歌谣和诗文的趣味性和韵律美。

潮州市湘桥区阳光实验学校提倡“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”,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,在低年级开展“悦读启航”活动,用绘本打开想象之门。中年级则倡导“思读明理”,通过情节丰富、具教育意义的书籍感悟生命价值。高年级适合“深读致远”,借助经典著作思考社会人生。

面对以往孩子们在阅读中“兴趣不足、方法缺失、深度不够”三大痛点,学校打造兴趣、方法、深度三个引擎。在“阅读+”阶段,通过“绘声绘色”故事剧场把生动有趣的故事搬上舞台,并开设“名著新说”创意沙龙,让学生用思维导图重构经典名著。
阅读方法方面,学校设计“预读激趣—精读悟法—拓读迁移”的闭环让阅读真正发生。在开展深度阅读上,该校策划“1+N”主题探究,比如在赏析文学作品《城南旧事》时鼓励学生开展“寻找潮州老故事”实践调查,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跨越。
可以看到,潮州各校正着力于让学生把“薄”的书在生活中读“厚”,把“死”的书在实践中读“活”,帮助学生从“知识积累”走向“文化认同”,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探索”。

在这方面,潮州市湘桥区兴华学校建立了以学生、师生、亲子为主体的浸润式阅读模式。


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注重语言训练、思维创造和学科融合三方面。在语言训练上,开展“读、说、写、演”立体化活动,实现从“知识积累”到素养生成的跨越,实现“读以致用”的目标。在“思维训练营”中,该校举办文学知识、古诗知识竞赛活动,邀请作家进校园开展文学讲座活动、文学沙龙活动,让学生通过研究性阅读、开放性讨论与创新性实践,最终实现读写能力、审美素养、逻辑思维、社会协作的全面发展。
此外,以师生为主体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,让师生在课间互相交流,组织教师共读教学专业书籍,学习先进理念,提高学科素养。以亲子为主体开展亲子共读活动,讲故事比赛等,让育人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了校外,从而推动全民读书活动。
南方+记者 陈柔燕
【作者】 陈柔燕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相关文章:
薛城:“书香政协·润心悦读”一起解锁政协委员读书新场景!04-21
合水县开展“书香砺初心 学思启新程”“书香机关”2025年第一期读书分享会04-21
“玫瑰书香 紫薇悦读”襄阳市总工会举办女职工读演会活动04-21
学者建议:引入退休教师、青少年宫参与课后服务,为教师“减负”04-20
青春与未来的双向奔赴,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长沙举行04-20
郭晶晶,受聘为北京景山学校体育校长04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