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商报(记者 王彤旭)近期,又有银行“收紧”无卡存取款业务。4月9日起,招商银行正式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,后续客户要持卡通过招商银行ATM或前往招商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。
数据显示,近一年以来,已有超过50家银行陆续宣布停止无卡存款、无卡取款、二维码扫描取款等业务。
业内人士表示,从技术层面看,扫码存款等无卡存取款采用的身份验证安全性较低,这也是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的重要原因。从影响方面看,客户对于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总体需求不多,对银行而言业务量较小,客户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存取款,调整后影响较小。
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
记者梳理发现,过去一年,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。
2024年4月7日起,工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暂停服务,客户可通过ATM机手机银行扫码取现功能提取现金,或在ATM机上插卡提现。
交通银行发布的公告称,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,加强风险管理,于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。客户仍可通过交通银行智能机具办理有卡取款、扫码取款或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。
民生银行发布的公告称,为加强风险管理,于2024年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“ATM无卡取现”功能,现金机具(包括现金智能柜、现金存取款机、CRS、ATM、QTM)也将不再支持本功能。之后客户仍可通过该行现金机具办理有卡取现、扫码取现或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取现业务。
北京银行发布的公告称,为加强无卡取款业务风险管控,自2024年6月13日18点起,该行将停止办理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业务的预约取款功能。如需办理小额取款业务,可通过自助设备办理有卡取款或者扫码取款(仅限北京地区自助设备),或者持卡前往任一营业网点通过柜台办理取款。
2024年10月21日,上海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,即日起调整企业用户无卡存取款业务及单位结算卡的部分业务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农商银行对企业客户的无卡业务也进行了限制,停止企业客户在自助设备的无卡存款、无卡取款业务。
2024年12月1日起,栖霞农商银行陆续取消自助设备的“预约取款”“扫描取款”“无卡存款”等功能。
从各家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,其调整无卡业务的理由基本一致——风险管控。比如,招商银行在公告中称,此举是为给客户提供安全、便捷的金融服务;上海农商银行表示,此举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,加强风险管理;栖霞农商银行表示,此举是为了“保障客户资金安全。”
降低运营成本 保障资金安全
多家银行取消无卡存取款业务,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对此,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首先是客户使用频率有限,维护成本较高。目前,手机银行的大规模使用,使得现金类业务的使用空间不断压缩。加之无卡存取款业务上限设置也不利于大额资金的存取,因此其实际使用效果不佳。
其次是无卡存取存在客户身份验证的不准确问题,容易导致违法行为发生,或产生操作失误等风险,从而使其性价比和风险性无法正相关。“银行是否跟进相关业务需要考虑各银行的实际情况,尤其是地区性村镇银行。如果仍有较高的使用效率,则此业务仍有存在空间。但是,对于全国性银行或手机银行使用频率过高的地方性银行,更倾向于考虑取消相关业务。”屈放说。
此外,屈放还表示,取消无卡存取款业务,也是银行基于提升经营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所做的决策。近年来,随着息差的下降和非银业务的萎缩,银行的经营压力有所增加,因此,更需要在运营上做好降本增效工作。
“银行无卡存取款的服务,其维护成本不低。”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记者表示,砍掉这部分业务,也是基于“减负”方面的考虑。
事实上,随着在线支付、移动支付、手机转账、数字货币等应用面越来越广,人们的支付习惯已发生变化,ATM机等现金交易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少。
央行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年末,ATM机具80.27万台,较上年末减少4.28万台;每万人拥有ATM机具5.70台,同比下降4.83%。这是自2019年以来ATM机数量连续第5年下滑,2023年年末ATM机数量已从2019年的109.77万台缩减至约80万台,降幅约26%。
展望后续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无卡存取款业务调整是大势所趋。
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提示,无卡存取款业务的“收紧”对客户侧的影响主要是紧急存取款方面,建议客户最好携带实体卡片进行存取款,以备不时之需。而银行应在核实好用户身份及存取款实际需求的基础上,再考虑便捷性提升相关的改进内容。
相关文章:
美商务部称从墨西哥进口的番茄将面临20.91%关税04-15
“一药一码”防控药品回流04-13
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04-12
新信号?近一年已有超50家银行叫停!业内人士:大势所趋04-10
延津县马庄乡班枣卫生院 医疗服务再升级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