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持续慷慨分红,年内已分红679.04亿元。
2025年以来,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,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增长。指数基金表现突出,部分指数基金还推出了“季度分红”“月度分红”等机制,将红利尽可能及时地转化为投资者现金收益。
据证券时报·数据宝统计,按照红利发放日,截至目前,今年以来已有123家公募基金或证券公司旗下1546只(多类别份额分开统计)基金产品实施分红,分红总额超679.04亿元。
年内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9家,华夏基金、中银基金、易方达基金、嘉实基金等公司的分红总额居前,分别达47.27亿元、44.78亿元、41.74亿元、41.36亿元,排名前四位;此外,南方基金、博时基金、富国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,年内分红总额均超10亿元。

从产品数量来看,易方达基金、博时基金、广发基金、鹏华基金、富国基金等均有超40只产品实施分红,其中易方达基金、博时基金旗下分红产品数量居前,分别达71只和70只,分红总额分别达41.75亿元和23.85亿元。
债基依旧是分红主力
一般而言,基金分红金额越高,次数越多,说明基金的可分配利润越多,反映其在特定阶段的投资较为成功。
分类型看基金分红,债券型基金年内依然最为慷慨。据数据宝统计,截至最新,今年以来分红的债券型基金有1275只,分红金额达到531.72亿元,占基金年内分红总额的78.3%。219只债券型基金年内至少实施2次分红。今年以来,政策空窗期叠加资金收紧,债市持续调整,绝大多数债基年内并未斩获正收益。
业内人士表示,债市大手笔分红主要是近年来,债券市场走出牛市行情,投资者对债基的配置增加。在市场和规模双双向好的情况下,债券型基金收益增加,分红的频次和金额进一步提高。此外,债基持有人中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,对分红的需求较强。

QDII基金分红金额同比大增
以可比数据统计,今年以来国际(QDII)基金、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均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。QDII基金分红金额从去年同期的0.18亿元增长至目前的4.27亿元,增幅高达2270.04%。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44.96%和626.90%。
今年以来,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,黄金、铜等大宗商品在一季度大涨,导致大宗商品类QDII基金净值大幅上涨,为分红提供了基础。此外,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强劲,恒生科技指数、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大幅上涨,港股类QDII基金收益较为可观,提升基金分红能力。另外,部分QDII基金合同规定需定期分配收益,黄金和港股等投资标的大幅上涨后,基金管理人选择提高分红比例,以帮助持有人锁定收益或控制基金规模。
债券型基金相比去年增幅也不低,今年内的分红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53.37%。REITs基金年内分红额同比增幅相对较低,为47.24%,另类投资基金、货币市场型基金的分红额则同比出现降低,幅度均为30%左右。
年内A股市场整体向上和债市相对稳定,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的投资收益都大幅上升,部分基金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和投资策略做出主动调整,通过分红降低基金单位净值,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,同时降低仓位,减轻管理压力。
18只产品分红超5亿元
18只基金产品的年内分红金额超过5亿元。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沪深300ETF年内分红总额最高,该基金年内分红一次,单次分红规模为26.83亿元。嘉实沪深300ETF年内分红1次,分红总额合计24.61亿元,仅次于华夏沪深300ETF。
6只基金年内分红次数超4次,率先实现月月分红的频率,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A年内分红次数最多,达6次,合计分红金额3.17亿元。湘财鑫睿A、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C的分红次数均超4次。
从行情表现来看,年内分红超亿元的149只基金中,工银全球配置人民币、南方中证1000ETF、博时裕通纯债3个月A、易方达价值精选基金年内复权净值增长率居前,均超3%。

相关文章:
赛维系退场海源复材将再度易主,接盘者曾多次冲击资本市场04-07
中国中车: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0%-220%04-07
小米集团销售推广开支5年1014.6亿 SU7标准版上市仅10月召回3.09万辆04-07
80亿殡葬龙头福寿园去年净利润腰斩!高价墓穴滞销,开始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打造“数字人”04-07
多家券商推崇REITs打新,稳赚的诱惑之外,还需审慎考虑哪些因素?04-07
云南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(坚定信心,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)04-07
券商资管规模触底回升 盈利能力仍处低位04-07
恒越内需驱动混合财报解读:份额骤降48.17%,净资产缩水49.12%,净利润亏损2979.74万元,管理费降至392.93万元04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