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叮咚漫评|“未完成任务前24:00不得下班”要不得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5:15:00    

文 | 吴三川

随意摊派任务、增加基层负担,再添新例——

为实现辖区居民100%参加医疗保险目标,2024年12月6日,某镇要求镇、村两级干部完成1525名未参保居民的保费收缴任务,未完成任务前24:00不得下班、周末停休。于是,36名干部为71名居民垫付了医保费用。日前,新疆通报了这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。

单单和医保有关的,就不止一起。据报道,去年10月,河南某县的一名社区干部反映,为了完成摊派任务,一些人在不得已之下只能降价收缴,自己掏钱补差价,有的甚至要向一些“专业中介”收购。安徽某镇用“征缴医保进度”考核村集体和村干部,达标的奖励经费,不达标的罚款,也曾引发不少争议。

基层工作离老百姓最近,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动员居民参保本意虽好,却会因为一些人的急功近利而走形变味——医保缴纳本应遵循自愿原则,强制缴纳给基层人员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不说,还会影响群众信任。

形式主义“表现在基层,根子在上面”。如果上面安排工作不切实际,一味贪多求全,甚至是滥用排名、问责泛化,基层人员明知不对,也无力改变局面,最终只能投机取巧、应付交差,长此以往,难免产生职业倦怠,消磨干事热情。倘若这份“无奈”沦为“无感”“无所谓”,乃至有意的“投其所好”,还可能形成负向激励,助推“层层传导”变成“层层加码”。

整治形式主义既非一时之功,也非一地之责,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。从建章立制,到通报整改,再到思想教育;从明确权责清单,到发挥“一把手”作用,再到加强执行监督……近年来,从中央到地方旗帜鲜明地为基层减负赋能,一些突出问题总体得到遏制。但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,既会“老调重弹”,也会“改头换面”,仍须坚持严字当头、靶向纠治,不时被点名的典型案例就是警钟。就在今年2月初,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明确要求,要紧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严格执行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》,各地不妨以此为契机,紧盯关键节点,发扬务实作风。

卸下“包袱”,才能全心服务。形式主义的“花架子”贻害无穷,虚头巴脑的“假把式”必须整治。

【作者】 高维

南方评论

相关文章:

“三河禁色令”,中国广告协会发声04-15

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龙躺梁社区:关爱“三无”老人 社区温暖进家门04-14

路口装满‘梅花桩’,荔湾一小区居民叫苦不迭04-14

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秦落地实施04-14

湖南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全覆盖 转诊报销无阻碍04-13

“一药一码”防控药品回流04-13

示范区贾寨镇:“文化惠民”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04-12

哪些药品可以医保报销?一键查询,快试试04-12